用“心”倾听——心理援助服务在各地有序开展

点击数:2022-01-15 16:13:00

1856bf9c-f01f-440d-9551-7ddf347e49d6.jpg.1

1月13日,西安市东方医院心理科医生赵荣(右)入户对患者进行心理咨询。

“通过心理咨询热线和专家们交流后,心中的焦虑和不安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这是与心理咨询师交流后,群众的心声。

专家认为,因疫情产生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出现紧张、焦虑情绪;生活不便,情绪难以排解;求助者本身存在心理问题,被疫情再度激发。

无论对方是谁,心理咨询师都会用专业的方式对待:遇到一接通电话就哭的,先等对方宣泄完再开始一点点询问;遇到语速飞快、表达混乱的,会善意地提醒对方,帮助他理清思路;遇到失眠想倾诉的,就耐心当个听众。

疫情发生后,应该怎样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如何提高心理免疫力,保持心理健康?针对这些问题,我省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加强对群众的人文关怀。很多群众也以积极的心理状态和科学的生活方式应对疫情。

8d7f17ff-39ae-403a-83df-57b5f6f45c11.jpg.1

1月12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心理卫生科主任陈云春开展线上讲座。

“贴心”诊疗

“生病以后我担心别人用异样的目光看我。”

“我很担心康复以后有后遗症。”

“医护人员都穿着防护服对我进行治疗,我总会觉得自己病情十分严重。”

许多患者心里很焦虑,晚上难以入眠。20余年的临床经验告诉陈云春,这是患者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很有必要进行心理疏导。

“现在已经住院的新冠肺炎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都受到了影响,他们对疫情的感受不同,容易产生一些焦虑情绪。”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心理卫生科主任陈云春告诉记者。

1月12日,陈云春开设了题为《疫情与心情》的线上讲座,近2000人次观看。

“我想在疫情期间为社会作贡献,可是现在却被别人照顾,有劲使不出来,我真的很内疚。”一名患者向陈云春倾诉。

“这不是你的错。只要你配合治疗,安心养病,早日康复,就是为社会作贡献。”陈云春安慰患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疫情防控阻击战不仅要战胜病魔,也需筑牢人们的“心理防线”。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文件,为各地开展新冠肺炎疫情相关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

陈云春介绍,2021年12月27日,陕西省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心理干预专家组成立。专家组由19名专家组成,主要针对西安、咸阳、延安、渭南等涉疫地区的不同人群提供危机干预、心理疏导等服务,分类组织开展心理援助工作。

24小时不间断为求助者提供心理援助服务,是西安交大一附院精神科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常态。截至1月9日,医院累计接听心理热线电话500余次。

71100b6f-0cc0-42a6-874c-c3b594d68325.jpg.1

一月十三日,西安市东方医院心理科医生韦虎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

此外,我省提供8条免费心理援助服务热线和1个QQ心理咨询平台,共有200多名心理卫生工作人员参与热线服务。截至1月9日,我省累计接听心理热线电话3600余次。

这些热线求助者咨询的主要有情绪问题、睡眠问题、现实困扰问题等。“我们很多时候只是一个倾听者,很多积压在求助者心中的事其实说出来就好了。” 陈云春告诉记者。

“我们科室还有一项重要职责就是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心理支持。”陈云春说,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大、时间长,很多时候无暇顾及自身的心理状态。“从接到的电话来看,医护人员承受的心理压力主要是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疲倦、无力甚至自责,还有一些生活中的烦心事。我们会帮他们正确看待这些经历,提供一些心理调适方法和放松情绪的建议。其实大家都是自己在扛,也不允许松懈下来。即使是短短几分钟的咨询,对不少医护人员来说,都是难得的缓解压力的机会。”陈云春说。

“暖心”服务

疫情产生的影响其实已经冲破隔离病房的界限,冲击着每一个人。对此,西安市东方医院心理科主任芦斌深有体会。

“我总觉得自己好像得了新冠肺炎,整天都很焦虑,也睡不着。”这是西安高新区王先生的苦恼。王先生因为过度焦虑在西安市东方医院接受临床治疗。

另一名患者在疫情期间妄想症加重,拒绝下楼做核酸检测。在多方协助下,医院收治了这名患者。

“我们医院一方面为社区做好服务,另一方面也是隔离酒店的场外援助点。” 芦斌说。

1月12日,一名被隔离在酒店的患者拨通了西安市东方医院的热线:“我之前用过精神类的药物,但是现在又出现了焦虑的情绪。”该院心理科医护人员立即对患者的药物进行了调整,然后将药物送至患者手中。“经电话沟通,患者反馈用药效果比较明显。”芦斌说。

西安市新城区为每个隔离酒店安排一名工作人员,专职负责隔离人员的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工作。对思想不稳定、情绪波动大的隔离人员,及时通过内部电话或微信,做好“一对一”心理疏导,减缓他们焦虑紧张的情绪。特别是对老人、病患、残疾人、孕妇等特殊群体,协调其家人一同做好心理疏导,筑牢抗疫“心理防线”。对工作专班无法处理的特殊情况,积极协调区级心理干预专家进行心理疏导,或求助市级心理咨询热线进行心理干预。

芦斌每天大概能接到10余次电话心理咨询。来咨询的都是有焦虑心情和睡眠障碍的普通人,他们有着家庭压力大和安全感缺乏等问题。如果没有疫情,生活秩序正常,大家通常能自己调节这些负面情绪,但是现在难以实现。

“我们要做的就是倾听,然后回应患者,教他们舒缓情绪的办法,叮嘱他们注意安全,让他们觉得有稳定感和安全感。”芦斌说。

因为疫情产生的紧张焦虑情绪,也使得一些原本不值一提的生活琐事引起更多矛盾。与群众打交道最多的社区工作人员对这点颇有体会。西安市雁塔区社区工作人员魏女士近期就在线调解了一桩夫妻吵架的事。

“小区暂时封闭管理,住户长期居家不能外出,加上紧张情绪,容易心生不悦,吵架在所难免。我们要做的就是多联系、多沟通,让大家放松心情,以积极心态面对疫情期间的生活。”魏女士说。

“走心”引导

2021年12月19日,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办,委托省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会开发的“陕西教育系统抗疫心理援助平台”重新上线,为全省高校师生线上提供心理疏导和心理援助服务。

今年1月1日起,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联合西安交通大学,邀请北京市高教学会心理素质研究分会、陕西省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面向全省高校师生举办第一期“京陕抗疫心理讲堂”系列公益讲座,累计28.3万人参与。

1月4日至8日,省教育厅连续举办10场心理健康暨家庭教育线上直播讲座,分别针对家长、教师和中小学生,围绕疫情下如何加强心理防护、保持良好心境等问题进行指导。

……

此外,西北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开通了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心理支持服务,对因疫情产生恐慌、焦虑等情绪的学生及民众进行心理疏导。

张向强是西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他告诉记者,西北大学开通了面向全校师生的心理咨询电话及手机预约咨询。目前心理求助大部分和疫情有关,恐慌和焦虑的问题比较多,一是担心疫情,二是难以适应长期不外出的生活。“部分同学心理比较脆弱、敏感,对疫情的恐慌情绪较为明显,心情十分低落。”张向强说。

“之前大家都封闭在宿舍里,主要是线上的文字咨询。现在学生们可以出宿舍活动,线下的咨询量明显增加,每天大概有30人次。”张向强告诉记者,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讲座,鼓励有需要的学生参加各类心理沙龙;充分利用院系网络宣传平台和班会等线上线下形式,宣传心理防护和日常保健知识,引导学生安心学习、开心生活。

疫情期间,封闭的隔离环境会加重学生的压抑感。“原来学生可以到处活动,而在疫情期间,大家都在宿舍,无处释放压力,学生之间产生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使焦虑感加重。”张向强说。

1月13日,张向强就遇到这样一个心理咨询案例。学生小李在宿舍被舍友碰撞到了,于是小李感觉别人都想害他,突然躁狂发作,整个人情绪失控。张向强及学校老师紧急联系小李的父母,了解评估学生的状况,联系医院,按照应急预案及时处理。“这个学生在这样封闭的环境下,变得更加敏感脆弱,容易被一些小事件‘激活’。”张向强告诉记者。

“我不知道现在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我睡不着觉,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家。”

“现在我也不想吃饭,总是忍不住想哭。”

……

“学校采取每日心理危机状况零报告机制,发现问题随时处理。”张向强说。疫情期间,学校已开展各类心理咨询264人次、危机干预12场次,开展各类心理讲座30余场次、心理沙龙20余场次。

张向强和其他心理老师要做的工作,就是帮助来咨询的学生做好心理调适。“我们通过‘西大心理中心’微信公众号,推出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内容,及时澄清谣言,让学生有更多安全感。”张向强说。

上一篇:西安高校实行校园封闭管理 暂不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