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是他们的,而书里什么都有”

点击数:2022-01-29 21:57:16

不管是否返乡过年,春节长假意味着近十天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对于不再拥有寒暑假的打工人来说,实在是奢侈,甚至还没有放假就已经想好每一天如何支配了。在作家文珍看来:“过年实在是很适合读书的,因为闲。”

下文中,文珍分享自己的“春节假期书单”:有契合“有家归不得”心情的《异乡记》、有冬天雪夜可以翻看的《金瓶梅》或四大名著、有适合留守北京的北漂深入了解这座城的《北京烟树》,也有可能需要花好几个年节才能读完的金庸或者鲁迅全集……

假期虽长,却也飞快,所以“马上就要过年了,读书乎?”

过年实在是很适合读书的,因为闲。

还不是偷得浮生半日闲;这一闲,就是至少七天起。在读书的学生终于放了寒假,可以躺平了;而成年人一年忙到头,年底也把煎首朝暮的重担卸下来一点,可以舒舒服服地在沙发上伸长腿了,除非操办年夜饭的煮妇煮夫——可是这年头更多人也都选择下馆子过年了,如果真能争分夺秒从刷剧看电影打牌中夺出一点时间呢?——反正在我,因为从小不会麻将棋牌,每年春节总躲在房间里读书,一则完美逃避了被房外七大姑八大姨催婚催生种种——看书总会被说“这孩子就是太用功了所以心思没在XX上面”而得到较多的谅解;二来也仿佛是新年较正确的打开方式,能得空把想看而一直没看的书看完,在屋里屋外的喧嚣声里,自觉有水仙花盘里石子的静定与满足——“热闹是他们的……”但书里什么都有。

其实一直是不喜欢开书单的人,但是,也的确也有几本过年时读过的书印象很深,在此与大家分享。

1.《异乡记》

作者:张爱玲

作者:张爱玲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青马文化

出版年:2010-12

本来以为当了这么多年异乡人早习惯了,但没想到接连两年都不能回家过年。今年尤其没有年味,年底全国各地狼烟四起,各处遇到的人都说“今年不回去了”,说时仿佛有逃脱的庆幸,未及流露的却或许是莼鲈之思:毕竟都不是剔骨还父的哪吒和石头里蹦出来的大圣,“每逢佳节倍思亲”,古人诚不我欺也。

考虑到正月里舅舅可能遭遇的风险,腊月二十七日我先未雨绸缪去剪刘海,给我剪了两年头的小于师傅一见面就说:“我三十号就回东北去了!”想起去年她就没回成家,我问:“你不怕隔离吗?“她说:”要隔离的,居家隔离整七天呢——整个假期差不多只能呆在家里,什么同学朋友都见不到了。”这时一个洗头的男生过来问:“于姐你二十九号整天都没排班?”她说:“是啊要提前排队做核酸,否则回不去。回去了也只能隔离。”我在一旁安慰道:“那也没什么,正好可以在家陪父母打打麻将、一家人好好玩玩。”她手停了一下,顿了顿方说:“我和他们玩不到一起去的。电视都看不到一起。也就只能陪他们唠唠嗑了。”

想象了一下那情形,完全明白她的意思,也不禁怅然:子女长大离家久了泰半如此,自己何尝不是一样,但是,即便有所谓代沟和种种不能理解,也毕竟是骨肉至亲。就突然想起张爱玲的《异乡记》来。书里的“沈太太”倒不是有家归不得,而是因为种种原因,在那样的乱世年关,千辛万苦地随一个不大熟的朋友去了异乡,沿途投宿,看到了许多乡镇人家齐心戮力好好过日子的景象,始终有一种旁观者事不关己的骇然,又有一种断肠人独在天涯的伤心。但字里行间的人间情味实在是极浓的,有些情节和后来的半自传体小说《小团圆》——宋以朗在序里说,《异乡记》应是她一九四六年头由上海往温州找胡兰成途中所写的札记,“更是日后创作时不断参考的一个蓝本”——可以比照来读,但许多细节还比小说更丰富立体得多,尤其写于那样一种况味难言的心境下,文字也似乎长出了无数敏感痛楚的触角,看似东一下西一下都是闲笔,却如清明上河图和蒋兆和的流民图一般,整体勾勒出一副鲜活生动的抗战后南方年关长卷。但终究大部分作为原材料被舍弃了。

还好日后被翻出来独立成书,感谢宋以朗。

2.《金瓶梅》

(可替换书目:

《西游记》《红楼梦》

《三国演义》《水浒传》)

作者:兰陵笑笑生

作者:兰陵笑笑生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校注:陶慕宁

出版年:2008-8

过中国节,当然要读最好的中国书。除了《金瓶梅》,其他四本都是赫赫有名的四大名著,长驻中小学生寒假必读书目里的。为什么还要格外推荐呢,实在是因为古人写雪景写得好,似乎书里的雪也比今天要大,因此格外适合冬日读。

《金瓶梅》里很出名的一章,就是《潘金莲雪夜弄琵琶》。古时的“淫妇”也是不好当的,时常要整整地苦等一夜,等西门大官人从别的妾侍房里出来,或者从勾栏瓦舍醉归。此处也充分展现了金莲之才情,如怨如诉弹了整整一夜琵琶,词曲都不重复,有时借风雪起兴,“听风声嘹亮,雪洒窗寮”,又很快将目光转移到闺阁近景:“懒把宝灯挑,慵将香篆烧,挨过今宵,怕到明朝。细寻思,这烦恼何日是了?想起来,今夜里心儿内焦,误了我青春年少!你撇得人,有上稍来没下少稍。”明白如话,其情可悯,放在元曲选里也不违和。也是在这一章里,西门庆回来,却先进了李瓶儿屋里要葡萄酒吃,理由是嫌外面喝的菊花酒“香淆气的”,因此“没大好生吃”。俩口儿正说梯己话呢,突然听到隔壁的琵琶声,便欲喊金莲过来下棋,后者让春梅回“除了冠儿睡了”,好说歹说,还是被强拉去了李瓶儿屋里一起下棋,终究“李瓶儿见他这等脸酸,把西门庆撺掇过他这边歇了”。也算是一技傍身取得的争宠胜利。

但此处打动人的却不是男女之情,而是整个的情调,因为有雪夜作为背景,这闺怨也显得更凄清,意象也增加了少许美感。更出名的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一直怀疑如果那晚没下雪,这一幕的悲剧性是否会大打折扣。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水浒传》里也有潘金莲的,脂砚斋曾点评过的名段,第二十四回《王婆贪贿说风情,郓哥不忿闹酒肆》里,她一连叫了武松三十九声叔叔,最后一句却道“你若有心,便吃我这半盏残酒”,同样发生在一个大雪纷纷扬扬的黄昏,那场好戏的开端就是:

那妇人独自一个冷冷清清立在帘儿下,看那大雪。但见:

万里彤云密布,空中祥瑞飘帘。琼花片片舞前檐。剡溪当此际,冻住子猷船。顷刻楼台如玉,江山银色相连。飞琼撒粉漫遥天。当时吕蒙正,窑内叹无钱。

其日武松正在雪里踏着那乱琼碎玉归来,那妇人推起帘子,陪着笑脸迎接道:“叔叔寒冷。”

《水浒传》中,武松与潘金莲

《水浒传》中,武松与潘金莲

《金瓶梅》以写商贾世俗的家庭生活著称,书中若干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景都发生在年节,有好事者曾计算过,元旦(春节)两次,元宵四次,腊八两次,除夕一次。第二十三回的《玉箫观风赛月房,金莲窃听藏春坞》写的就是春节,略过香艳不提,里面写到了一道流传千古的名菜“宋惠莲烧猪头肉”:

话说一日腊尽阳回,新正佳节。西门庆贺节不在家,吴月娘往吴大妗子家去了。午间,孟玉楼、潘金莲都在李瓶儿房里下棋。玉楼道:“咱每今日赌什么好?”潘金莲道:“咱每人三盘,赌五钱银子东道。三钱买金华酒,那二钱买个猪头来,叫来旺媳妇子烧猪头咱每吃。只说他会烧的好猪头,只用一根柴禾儿,烧的稀烂。”

下面便是仔仔细细描摹烧制的过程,读之令人口舌生津油然神往,正适合给过年过节面对大鱼大肉食不甘味的我们开胃。第二次写正月初一则在第七十八回《西门庆两战林太太,吴月娘玩灯请蓝氏》,详尽写了除夕到大年初一的全天活动,除夕主人家的重要节目是仆婢逐一磕头:

看看到年除之日,窗梅痕月,檐雪滚风,竹爆千门万户,家家贴春胜,处处挂桃符。西门庆烧纸,又到于李瓶儿房,灵前祭奠。已毕,置酒于后堂,合家大小月娘等,李娇儿、孟玉楼、潘金莲、孙雪娥、西门大姐,并女婿陈经济,都递了酒,两旁列坐。

等他们逐一磕完,“西门庆与吴月娘俱有手帕汗巾银钱赏赐”。

大年初一最重要的事,则是拜年:

到次日,重和元年新正月元旦,西门庆早起,冠冕,穿大红,天地上炷了香,烧了纸,吃了点心,备马,就出去拜巡按,贺节去了。月娘与众妇人早起来,施朱傅粉,插花插翠,锦裙绣袄,罗袜弓鞋,妆点妖娆,打扮可喜,都来后边月娘房内,厮见行礼。

这拜年门道大有讲究,谁给西门庆登门拜年,西门庆又给谁拜年,哪些“伺候见节”者可以由女婿陈经济打发,哪些又能见着真佛,甚至有请吴月娘厮见的面子,只见笔下络绎如雪片,而小说交待得一丝不乱,实好手段。这样的描写也很容易让过年的我们情感代入,部分缓解了自己不断随父母出门走亲访友的焦虑。

四次写元宵分别是第十五回《佳人笑赏玩灯楼,狎客帮嫖丽春院》,第二十四回《敬济元夜戏娇姿,惠祥怒詈来旺妇》,众妇女上街“走百病”,第四十二回《逞豪华楼上放烟火,赏元宵楼上醉花灯》和第七十八回《林太太鸳帷再战,如意儿茎露独尝》,接下来的七十九章就是《西门庆贪欲丧命,吴月娘失偶生儿》。看章名便知是全书华点,而荐者心下难免惴惴——转念一想,反正市面上能买到的只能是洁本(推荐人民文学出版社历年任何一版《金瓶梅词话》),因此大概也算不得诲淫诲盗。

3.《北京烟树》

作者:侯磊

作者:侯磊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22-1-1

如果你和我一样被困在北京,又或者打算在疫情期间足难出户的春节好好了解一下北京城的前世今生,推荐侯磊的这本散文集。这是这位在若干公号均写过专栏并颇受读者欢迎的京籍作家的第七本书,也是他写作跨度最长、浸透私人情感最多的散文集。他是真爱北京城,却并非简单地介绍旧京风物,而如一位熟门熟路又分外热情的金牌向导,走街串巷如数家珍地向读者介绍他从小生活的所在,又写得毫不炫耀琐碎,笔下章法有度,妙趣横生,绝不至于“我们家先前也阔过”的凡尔赛,毫无老夫子细说之字四种写法的迂阔。

老早前看过一本姜德明先生编的《北京乎》,副标题是《现代作家笔下的北京》,入选作家有鲁迅、周作人、老舍、胡适、沈从文、俞平伯、朱自清、许地山、罗念生、废名、林语堂、郑振铎、曹靖华、李健吾、吴伯萧、张恨水、端木蕻良、徐訏等,女作家也有萧红、冰心、赵清阁、冯沅君,举凡七十四位现代作家,共计一百二十一篇关于北京的散文,人选都是很好的,从各方面再现了当时的北京风俗人情风景。姜德明先生在序里说,“我期待着有一本更完备、更理想的纯文学的写北京的书,以便从中看到这个举世闻名的古城的命运和历史的足迹。我觉得这是有可能出现的,因为我从许多作家的专辑和期刊杂志上,确实看到有很多作家写过北京。然而,十年过去了,二十年过去了,三十年过去了,我始终也没有再看到有人来做这项工作。”因此他便自己箪食瓢饮孜孜不倦地做了,只可惜里面所涉者,大多关于一九一九到一九四九年这三十年间的京华烟云,却没有新中国的北京风貌。这部集子初次编选完成是一九八五年国庆期间,当时侯磊刚出生两年。过去三十多年之后,终于又有了《北京烟树》。

作者作为土生土长又自小爱读书的北京人,对各式掌故信手拈来,又处处可以反观自身,从明清以降的寺庙、码头、宅院、中轴线,一路笔走龙蛇写到八十年代的胡同、澡堂、市场、游乐园,“观古今于须臾”,画四九城于一书,老北京斯文一脉存焉。

4. 金庸

金庸作品集(三联版)

金庸作品集(三联版)

作者:金庸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1994-5

1994年,北京三联书店获得金庸的独家授权,开始在中国内地出版《金庸作品集》,从此打开了金庸作品在内地的市场。版权合同于2001年11月30日终止,从此三联版的《金庸作品集》成为绝版。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手头有哪套就可以读哪套,如果完全没读过金庸的就更简单,多少总看过电视剧吧——金庸最出名的几部作品如《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神雕侠侣》,时隔数年就被翻拍一次,各个时代的观众都有自己的白月光,与其争论难休,那还不如读原著,在脑海自行里演绎一遍。对哪部印象最深,就找哪部原著来读。就算读过,过年时再重读也很好,等于重温少年时——多少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是从金庸小说里得到最初的爱情启蒙?

金庸小说流毒之广,影响之深,我以前甚至都觉得可以作为检验一个人是否可交的依据。比方说,问一个男生他最喜欢金庸小说里哪个女主角,如回答“香香公主”或“王语嫣”或“小龙女”的,就可以含笑颌首,再见好走——这样的人决计不会成为我的朋友的。回答“程灵素”或者“小昭”“双儿”的,多半较有大男子主义倾向,但比前一种略好些。回答“赵敏”或者“黄蓉”者最有品味。女生亦然,如果问喜欢金庸小说里哪个角色,回答“乔峰”的,一定和我一样都有不小的英雄主义情结,答曰喜欢杨逍,少不得要多问一句,姐姐/妹妹可看过剧吗,喜欢哪一版的杨逍?倘若对方答曰93杨佩佩版,则势必大喜,从此引为知己。说喜欢杨过或者令狐冲的,就完全不是一路人。审美即三观,道不同不相为谋也。

93杨佩佩(台湾金牌制作人)版《倚天屠龙记》中的杨逍

93杨佩佩(台湾金牌制作人)版《倚天屠龙记》中的杨逍

但我近年发现这个看似便易的择友测验也越来越容易遭遇滑铁卢了。去年九月在新疆的火车上遇到一个差不多同龄的男生,在伊豆经营温泉旅社的,聊了几句后渐觉话题艰涩,便信口问他喜欢金庸里哪个女主角,他瞠目问:“什么?”我耐心道,“就是黄蓉啊小龙女啊小昭啊,你最喜欢哪个?”他又问:“黄蓉是谁?”

连剧都没有看过,为金大侠一哭!大家都重新读起来吧,虽然新版全集的封面实在太丑了……但内容还是很好看啊!当然,要是金大侠去世前不闲得没事重新订正过就更好了,毁童年啊……怪不得三联旧版在孔网上日益卖成天价。

5.《大师》

作者:(爱尔兰)科尔姆·托宾

作者:(爱尔兰)科尔姆·托宾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品方:群岛图书

译者:柏栎

出版年:2021-2

好歹也推荐几部外国作品吧。最近在成套读的是爱尔兰的科尔姆.托宾,很喜欢他的《大师》,打算不日再读一次。刚看完的《布鲁克林》也很好看,刚巧也和异乡有关,腰封是这么写的,“在这部以漂泊他乡为主题的小说中,托宾摒弃夸耀与感伤的情绪,让我们重新领悟到:漂泊他乡,就会在故土与他乡都成为异乡人”。这或许正是我们此时的困境:“北上广深容不下肉身,家乡容不下灵魂”。上海译文出版社也刚出了新版,据说还有同名电影,没来得及看。译文社新出的托宾里,我觉得《黑水灯塔船》也很适合过年读,因为是“用舒缓、优美的文字探索爱的本质和一个矛盾重重的家庭内部复杂的情感,让人产生深深的共鸣”,既回不了家也无法旅行,不妨一边读书,一边遥念万水千山。托宾对于家庭的思考绝对是深刻而值得信任的,他还有一本专门谈写作的课,就叫做《出走的人:作家与家人》,里面详细分析了叶芝、贝克特、简.奥斯汀、亨利.詹姆斯笔下各种家庭模式,以探讨作家与其家庭复杂幽微的关系。——可以说非常技术流了。

6.《耻》

作者:(南非)J.M. 库切

作者:(南非)J.M. 库切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译者:冯涛

出版年:2021-9

说到对复杂家庭关系的探讨,同样绕不开库切。人民文学出版社去年出了一整套库切的新版,包括《耻》《耶稣之死》《等待野蛮人》《福》《迈克尔.K的人生与时代》,都有不同于浙江文艺出版社旧版的新译本,比如《耶稣之死》,就是《斯通纳》的译者杨向荣译的。我个人的阅读感受是这一系列更好读了,就算是原译者也仔细订正了此前的错译之处,不管怎样,译本总是日趋完善的。也很喜欢这一版《耻》的译者冯涛的译后记,他指出,“库切对于自传体写作一直具有浓厚的兴趣并持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所有的自传都是在讲故事,而所有的创作都是一种自传。艺术家的创作目的不是为了忠实地再现事实,而是要使用与处理事实”。据说明年人文社还要出库切著名的三部自传体小说《男孩》《青春》《夏日》,作者独特的创作观决定了它们绝非典型的成长小说,却关乎一个人对人性的体察,尤其是“如何认知和承认别人的人性”。打算全部重读完以后再说,此处就不做赘述。

7.《离殇》

作者:杨怡芬

作者:杨怡芬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21-6-30

如果不爱看外国小说,想看别致的中国故事的,推荐杨怡芬的《离觞》。

这本书很神奇,属于刚开始翻不太容易进入,但读了十几页之后居然放不下的书。这也是近年来我唯一一本带到羽毛球场,在打球时一直惦记着几个人物结局,恨不得在休息时赶紧翻完的当代小说。看完以后回想这本书的好处,大概在于有一种沉静绵长的气息,生动鲜活地描写了数个在解放前夕的舟山岛上偶然相遇的青年男女,描摹世俗生活的工笔也分外细密扎实,很容易让读者身临其境。此外,背景设在孤悬的舟山群岛,也给这个小舞台构建了一个相对独立而迷人的、陌生却又似曾相识的空间。也许有人会质疑里面的主角都太美貌了一点,但作者杨怡芬自己在创作谈里说,

“这是个群像小说。我的本意是想如舞台剧一般呈现一段过往的生活,在某一段时间,在某个岛城,有一群男女,曾经这样挣扎生活过。……但,我写的,总归是个小说,无论我怀着怎样强烈的愿望想向您展示这曾经的海上水城已经消失的河道和小桥,说到底,它们也就只是我的主角们的布景而已。我的主角,在一群人当中,总是会被很快认出,她的容貌——在世俗社会中,美丽的女人更能发生故事;她的智慧——在慌乱人群中,她拥有沉静的气质;她的执着——在纷乱歧路前,她只朝着她自己看见的光明前进。是的,她是李丽云。在她的周围,有同学潘绮珍,老师宋安华,雇主秦怡莲,以及她们背后的各自家庭,徐徐展开,是旧时代之末日景象。”

这解释完全可以接受。如果作者初心是舞台剧,此前绝少有人写过中国南方的岛屿生活,而这岛偏偏离当时的大上海那么近,又是国民党逃离大陆赴台的最后的中转站,当真是上演大时代里小儿女的悲欢离合的最绝妙的一处舞台。也很期待看到改编成电视剧,找对了演员应该会很好看——因为电视剧里的男男女女总归都是好看的。谁又不爱看才子佳人的故事呢,哪怕是悲剧?

里面也写到过年来着,其实是非常典型的世情小说的路子。豆瓣有读者评价说,“看这本书有读《红楼梦》的感觉。”作者在下面回复,“是啊,《红楼梦》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充电宝。”很可爱。

8.《鲁迅全集》

作者:鲁迅

作者:鲁迅

副标题:全十八卷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5-11

即便肉身无法离开,甚或在春节期间被孤零零隔离在某个酒店,那么最好的事,也许就是我们依然可以通过手机或者电脑随时随地开始阅读(就像2020年那个在方舱医院读《政治秩序的起源》的付先生)。外部世界绝非仅仅由每日新增病例和微博热搜组成,大事记也绝非只有八卦公号里的新电影上市,或者新晋小花小生撕番。每时每刻,无数远方都有我们的同类在沉默而艰辛地生活着,或者和生活隐秘地搏斗着。

“街灯的光穿窗而入,屋子里显出微明,我大略一看,熟识的墙壁,壁端的棱线,熟识的书堆,堆边的未订的画集,外面的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存在着,我在生活,我将生活下去,我开始觉得自己更切实了。”

我以为没有比这段话更好的说明我们和世界之间关系的书了。它来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附集》,文章名叫《这也是生活》。

中国人的作品里,也没有比鲁迅更华丽更冷峭更好的了。也最酷,非常适合冬天读——一边读,一边脊柱会感觉到嗖嗖的寒意,另一面,却也感到从心底里滚烫地热出来,一心想为了别的人做一点微不足道的什么,以便自我拯救,即便无法彻底拯救这个世界。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严重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墓碣文》)

最好的鲁迅,其实是可以当作经来读的,而不仅仅只是“集”。

我还记得很小的时候,也是一个冬天,在家里翻到一本《彷徨》(大约是人文社1979年版)的情形。看到《孤独者》和《在酒楼上》,真是一个八九岁的小孩子也可以感到寂寞,继而读得大哭的。也许因为本来鲁迅的书,就是写给小孩和年轻人读的,因为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课本里那样寻章摘句地要求细读背诵,又永远有标准答案,实在是迅哥儿最错误的打开方式,好好一个大先生,都要被读小了。他倘若在世,一定会嗤之以鼻,继而苦口婆心:“比较是医治受骗的好方子……”

读鲁迅全集去。

9.《萨哈林旅行记》

作者:(俄)契诃夫

作者:(俄)契诃夫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世纪文景

译者:刁绍华 / 姜长斌

出版年:2021-12-1

最后推荐一本游记,俄国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一生中唯一一本非虚构作品,《萨哈林旅行记》。对小说《第六病室》印象深刻的读者尤其不应该错过,因为它和这部游记来自同一次旅行:

“1890年,契诃夫从莫斯科启程来到萨哈林岛。他在萨哈林岛做了详细的调查,了解了当地的人口状况以及居民的家庭、劳动、思想等情况。”

萨哈林岛是当时俄国的政治犯流放地,岛上居民如同身处地狱般的悲惨生活和极度贫穷都让当时的契诃夫感到震惊。这本游记里既有客观的白描,也有大量议论和按捺不住苦痛的追问,比如,到底“人该如何生活”?契诃夫的精神危机主要源于这次旅行,还是这次旅行其实部分缓解了他的精神危机,读者自不得而知。只知道此后他写出了更多更好的小说,并从此决定,“生活在人民中间”。

这本游记我以前读的是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的旧版,是刁少华、姜长斌两位俄罗斯专家译的,译笔准确朴素,只是年头久了,市面大概早已脱销。最近同一译本文景出了新版,并放入一套叫“恒星系”的丛书里,封面宛如来自冰雪世界,非常美。同系列还有巴别尔的《红色骑兵军》,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卡夫卡的《城堡》,莫泊桑的《羊脂球》和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虽然都是常见的名著,但多是市面上公认的名译,比如《复活》就是力冈译的,《城堡》则是汤永宽,《红色骑兵军》是傅仲选,《苔丝》是张谷若,加上装帧精良,有收藏癖又不差钱的爱书人大可一套收齐。

与契诃夫这趟旅行相仿,张爱玲也在写完《异乡记》之后若干年写了《赤地之恋》和《秧歌》(虽然我算不得喜欢,因为“命题作文”的缘故),因为此前实在没有农村生活经验。如此说来,旅行实在于读书人大有裨益,尤其要去不是景点的地方——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算比不上契诃夫,至少也不能比爱玲更吃不了苦。我最近自己特别想走的一段路就是滇越铁路,也就是米轨沿途,一直从云南腹地坐到河内去;要么,就坐火车途径乌拉巴托,去莫斯科。

都说等这波疫情过去,春天就出去玩……

但马上就要过年了,读书乎?

文珍,作家,生于湖南,长于广东,现居北京。出版小说集《找钥匙》《夜的女采摘员》《柒》《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诗集《鲸鱼破冰》,散文集《三四越界》,台版自选集《气味之城》。

文珍,作家,生于湖南,长于广东,现居北京。出版小说集《找钥匙》《夜的女采摘员》《柒》《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诗集《鲸鱼破冰》,散文集《三四越界》,台版自选集《气味之城》。

上一篇:听说我在城里上班要花半小时,母亲感慨,还真远